兩個目標:奪取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布局
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八項要求: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科學發展觀: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三次與時俱進,第一次是將鄧小平理論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三次是將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最大的理論亮點和歷史貢獻。
五個方面:充實完善了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分別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分三個層次概括
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
三型:對執政黨建設規律更全面把握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人民是個關鍵詞,服務也是個關鍵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做主貫穿報告始終,為人民服務也貫穿報告始終。
四大特色: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要點一:過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基本總結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繼續推進,思想理論建設成效明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重要成果,黨的建設改革創新邁出重要步伐。黨內民主進一步擴大。干部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人才工作開創新局面。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
胡錦濤指出,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他說,十年來,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
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
要點二:民生建設
小康社會目標: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
這方面的重要任務包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要點三:政治體制改革
堅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
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人士擔任各級國家機關領導職務。
要點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2月20日,地質五隊舉辦了“學習十八大報告知識競賽”活動,要求全隊各級黨組織把這項活動作為學習十八大精神的有效載體,作為檢驗學習效果的一次考核,真正把十八大精神學深、學透、學好。各級黨組織積極宣傳,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全員參與,活動圓滿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滿分答卷中產生優秀獎8名。 (黨辦 史仍標供稿)